2024年7月11-12日,由上海市医院协会临床研究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浦江医学创新转化论坛暨上海市医院协会临床研究管理专委会第四届年会”圆满落幕。
论坛围绕“医学创新与成果转化”,从临床研究管理、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策略、产学研合作等多个主题开展交流。全国各级医院主要负责人、科研管理、成果转化管理及临床医护人员和生物医药企业逾520人次参会。
开幕式
本会临床研究管理专委会副主委、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研究促进发展中心主任钱碧云的主持开幕式。
本会副会长、临床研究管理专委会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吴皓代表主承办方致欢迎辞,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交流经验、分享成果,不断探索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为打通从科技成果到产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加快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贡献积极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延斌在致辞中强调医学创新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引擎,也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简要介绍近年来九院在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成效,期待进一步加强与兄弟省市、国内外相关院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医学创新转化生态体系。
专题报告
浙江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应颂敏作“衰老与炎症在慢性气道疾病中的研究探索与进展”的专题报告,他介绍了衰老的特征性标识,并对上皮损伤DNA修复的关键机制、嗜酸性粒细胞介导慢性气道炎症新机制、干预难治性慢性气道炎症的新技术进行了介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学科主任刘进作“转化医学研究与临床学科建设”的专题报告。强调要在“临床为本、教研强科”的制度和文化基础上,充分发挥卫生技术人员的科研优势来进行临床研究和转化;并强调了“政、产、研、商、用”一体化的转化机制的重要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吴皓,从听力筛查的有效性研究、国家新生儿听力筛查规范、听觉脑干植入装置的研发和转化、耳聋基因编辑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先天性耳聋转化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及重大意义。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肖俊杰以心力衰竭和肌肉萎缩、恶性肿瘤增殖等疾病治疗的转化研究为例,从运动锻炼关键分子的角度,介绍了防治心力衰竭的最新方法和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宏林作“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创新靶点及转化应用”的专题报告,通过赛克乳香酸(CKBA)候选小分子治疗白癜风/银屑病的转化医学研究、开展“免疫年龄诊断试剂盒”研发等案例,分享了对产学研医一体化发展的思考和体会。
深圳大学医学部特聘教授雷柏英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医学图像分析的应用,并分享了通过医学图像智能计算,快速精准地挖掘医学图像的复杂信息,从而在数据学习、特征学习、模型学习三大方面取得创新突破的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胡承分享了“糖尿病遗传预警与分子诊断”系列研究在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分子诊断上取得突破。并介绍了单基因检测临床应用产品和糖尿病遗传预警芯片产品在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方面取得的成绩。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王继厂教授分享了以应用胚胎干细胞构建人造胚胎模型,从而突破相关辅助生殖产品的部分垄断;并通过异种嵌合的方式,探索实现器官异种再造,为新药研发提供了较好的体外模型的经验和思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尹大龙从成为大学附属医院为科研创新赋能、转变传统办院思路、创新科研管理模式、建设临床研究医院等方面分享了中科大附一院通过科研创新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盛鑫军作“持续综合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他介绍了交大承担各项改革试点任务、促进成果转化工作的进展,并分享了手术机器人系统和外骨骼主动康复系统两个典型案例的成果转化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果转化处处长计菁从搭建研究平台、创新人才引育、布局重大项目、构建转化体系、推动产学研联合等方面介绍了医学科技创新和转化的交医实践,并就科技创新转化亟待突破的瓶颈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脏中心颜建云教授围绕搭建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健全创新转化管理机制、培育创新复合型队伍、建设创新转化项目库等方面分享了珠江医院成果转化的创新实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科研处处长王征从医企携手院企合作、打造临床研究与转化平台、设立面向全员职工的特色科研门诊、推出成果转化十条激励管理政策等方面分享了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华科协和经验。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科研处处长张春雁结合基于针灸、推拿、敷贴等中医外治法产生的医疗器械成功研发、AI+中医药的应用等案例,分享了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的挖掘与运营的经验和体会。
江苏一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TO奚岩作“商业成功导向的‘院-企-校’合作模式探索”的专题报告,强调“院企校”多方交叉的核心在于寻找交集,从而满足医院、企业和高校各自的需要,实现多方共赢。
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赵镇结合南方医科大学整形外科的发展历程,激发药学院科研团队创新活力等案例分享了华为“熵减”的理念对高校科技管理的启示。
临床研究管理专委会副主委:仁济医院副院长戴慧莉、龙华医院副院长郑培永,华山医院副院长伍蓉、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科研管理事务部主任牛玉宏、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旭东、长征医院副院长徐正梅、新华医院副院长杜鹏、华东医院科教处副处长王锋、瑞金医院学科规划与大设施管理处处长林靖生、中山医院科研处副处长程蕾蕾、华西医院科技部部长王峥和长海医院科研处主任、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薛芊先后担任专题报告环节主持嘉宾,并作精彩点评。
讨论交流
讨论环节,在本会临床研究管理专委会成果转化学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学科规划处处长许锋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研处处长施国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科教部部长杨卫敏、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科研处处长刘威、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陈腾祥、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部兼生物样本库主任谢妮、重庆医科大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处处长李俊龙,从系统谋划和实践经验的角度,先后就“如何有效推进学科交叉助力医学创新转化”和“如何激发医院里各类人员的创新活力”,以及“如何有效推动前沿生物技术的临床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第二届浦江医学创新转化论坛暨上海市医院协会临床研究管理专委会第四届年会”圆满落幕。为期两天的大会,汇聚了医院、高校、产业和管理等不同领域的精英力量,共同探讨了医学创新转化的新趋势、新路径和新策略。旨在交流经验、相互启发,共同打造“浦江转化”新模式,携手推进创新转化事业蓬勃发展!
扫码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如违反上述情况,一律按侵权处理。
供稿:临床研究管理专委会
编辑:陆东哲、刘 梅、张 鶤
审核:许 锋、王小冬